微信公众平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热币充值
认证中心
官方热线:15161132782
×
关注微信公众号
热管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网站
搜索
搜索
文章
帖子
用户
登陆
注册
首页
Portal
联盟专栏
联盟中心
技术论坛
BBS
产品中心
服务中心
资源下载
技术前沿
行业动态
联盟动态
联盟简介
组织结构
现任领导
联盟章程
入会宗旨
活动展示
联系方式
散热器
风扇
热管
热交换器
培训资料
论文
书籍
标准
热管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网站
›
首页
›
资讯动态
›
行业动态
›
查看内容
构筑完善的产供储销体系——《关于做好2020年能源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解读之油气 ...
2020-7-6 15:57
|
发布者:
郭孟月
|
查看:
155
|
评论: 0
|
来自:
国家能源报道
摘要
: 能源安全是我国能源发展过程中亟须探索提升的重要“课题”。为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6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能源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意见》 ...
能源安全是我国能源发展过程中亟须探索提升的重要“课题”。为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6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能源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意见》针对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中各环节如何做好能源安全保障工作作了深入阐述,着力推动油气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产
——持续推进增储上产
挖掘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
作为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主力军,国有油气企业于2019年制定并落实“油气勘探开发七年行动计划”,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一系列成果与进展。
据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2019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为72.45%,较2018年上升1.63个百分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为45.2%,基本与上年持平。
在我国油气增储上产良好态势的推动下,油气对外依存度上升势头有所放缓,但居高不下的油气对外依存度仍是我国必须直面的现实,油气增储上产任重而道远。
对于提高油气生产供应能力,《意见》指出勘探开发的发力方向:加强渤海湾、鄂尔多斯、塔里木、四川等重点含油气盆地勘探力度,夯实资源接续基础。渤海湾、鄂尔多斯、塔里木、四川等盆地是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整体属于勘探早中期阶段,也是储量高位增长阶段,尚有大量油气资源待挖掘。
油气企业增储上产的主要瓶颈在于探明的地质储量中,可开发动用储量少,而开发的老油田则面临着稳产难度加大、资源后劲不足的问题。对此,《意见》提出,推动东部老油气田稳产,加大新区产能建设力度。
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有助于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升级,非常规油气资源未来将成为我国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战略接替。2019年,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实现全面增产。《意见》提出,加快页岩油气、致密气、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保障持续稳产增产。未来,我国要重点解决制约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技术装备“桎梏”,通过技术创新从而生成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内生动力。
此外,《意见》提出,坚持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支持企业拓宽资金渠道,通过企业债券、增加授信额度以及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合作等方式方法,推动勘探开发投资稳中有增。
对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教授、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建良认为,我国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主要原因是国内油田都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加之对外依存度持续增长并超过70%的背景,使得国家更加重视国内产能的建设和产量的提升,而产量提升的背后要以资源的勘探发现为前提,这是深层次原因。勘探开发投资是企业资本支出的重头,但是也是风险最高的投资,且勘探开发所带来的收益要在未来几年后才能体现出来。当需求旺盛、油价较高的时期,石油公司有意愿投资。但是当处于需求萎缩、油价低迷的时期,石油公司往往缺乏意愿也缺乏资金用于勘探开发活动。国家发布的支持石油公司通过企业债券、增加授信额度等手段进行勘探开发的核心原因就是2020年以来的油价暴跌和市场需求萎缩,这时石油公司也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通常都会削减勘探开发支出。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之前就已经被石油企业所采用过。但是国家此次将发行债券、增加授信等放在政策文件中,更加体现了对石油企业融资的支持以及提升勘探开发力度的决心。
供
——加速推动管网建设
建立多元化进口格局
对于推动油气管道建设,《意见》提出,立足“全国一张网”,提升石油天然气管输能力和供应保障水平。此外,《意见》从天然气管道互联互通工程建设、油品管道建设、进口油气资源供应三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推动油气管道建设。
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优化天然气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天然气资源串换和互供互保能力。我国将持续提升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水平。《意见》提出,加快天然气管道互联互通重大工程建设,优化管输效率,加强区域间、企业间、气源间互供互保。
推进原油管道建设有助于满足炼厂需求,推进成品油管道建设则有助于跨区调配资源,保障全国成品油供需平衡。此外,统筹运力,构建完善的成品油运输网络对于资源调配也至关重要。
《意见》提出,推进重点油品管道建设,保障炼厂原油供应和消费地成品油需求,逐步解决油品资源不平衡和运输瓶颈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于2017年5月印发的《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油气管网规模达到16.9万千米,其中原油、成品油管道里程分别为3.2万千米、3.3万千米。
我国东北、西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油气进口通道的布局已基本成型。陆上进口通道包括中亚天然气管道、中缅油气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海上通道方面,受市场需求增加、新LNG接收站投运及新LNG合同进入窗口期等因素影响,LNG进口份额进一步扩大。稳定、多元化的油气进口格局将有效化解地缘政治、自然灾害等供应风险。《意见》提出,稳定进口油气资源供应。加强海外油气资源组织,保障进口资源稳定供应。
对于稳定进口油气资源供应,《意见》还提出,鼓励油气企业与运输企业加强衔接,保障进口油气运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陈守海认为,保障油气供应安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开发力度,二是充分利用境外油气资源。加强海外油气资源组织,要确保在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环境下,油气资源能买得到、买得起。另外,还要解决运得回的问题。除了内陆邻国通过管道、铁路运输,目前我国大部分油气进口是通过船运进行的。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油气进口国,油气企业与运输企业合作,不仅能够确保“运输在我”,也有利于带动我国国际航运产业的发展,增强我国抵御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变化的能力。
储
——强化天然气储备能力
完善调峰供气机制
我国天然气行业发展存在不协调、不充分的问题,天然气消费量近年来持续增长,而储气设施建设速度落后于消费增长速度,储气能力不足将制约天然气供应安全。
《意见》提出,做好地下储气库、LNG储罐统筹规划布局,推进储气设施集约、规模建设。当前,我国正在加大储气库建设力度,计划形成西南、东北、新疆、陕西四大地域性储气库群。而对于建设地下储气库、LNG储罐,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于今年4月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天然气储备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则具体提出,突出规模效应,优先建设地下储气库、北方沿海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和重点地区规模化LNG储罐。鼓励现有LNG接收站扩大储罐规模,鼓励城市群合建共用储气设施,形成区域性储气调峰中心。发挥LNG储罐宜储宜运、调运灵活的特点,推进LNG罐箱多式联运试点示范,多措并举提高储气能力。储气设施的规模化建设将有助于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此外,《意见》提出,各省(区、市)编制发布省级储气设施建设专项规划,鼓励地方政府和有关企业通过异地合作、参股合资等方式,共担共享储气设施投资建设成本和收益。金联创天然气高级分析师孙雪莲认为,地方政府和有关企业通过异地合作、参股合资等方式建设储气设施有利于提高天然气储备能力,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同时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减轻企业负担。
已有多省陆续编制储气设施建设相关规划。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四川省能源局于2018年9月印发《四川省储气设施建设规划》,提出加快推进牟家坪气田茅口组气藏牟9井区和牟8井区、老翁场气田茅口组气藏老4井区、黄家场气田嘉陵江组家2井区和茅口组家5井区、沈公山气田嘉陵江组气藏沈17井区储气库的论证和建设工作。云南省人民政府于今年3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底,各州、市、县、区形成不低于保障本行政区域3天日均消费量的储气能力,各城镇燃气企业形成不低于其年用气量5%的储气能力。
储气设施建设难度大、投资回报空间有限,打击了投资者积极性,而通过合作合资等形式进行建设有利于化解风险、融合技术经验,使储气设施的经济价值得到有效释放。
储气库的建立具有平抑季节性用气波动的意义,而完善的储气调峰和应急保障机制则是天然气稳定供应的基础。《意见》提出,动态调整天然气调峰用户清单,细化完善应急保供预案,在用气高峰期根据资源供应情况分级启动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门于2017年7月联合印发的《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则明确各类主体的保供责任:天然气销售企业承担所供应市场的季节(月)调峰供气责任,城镇燃气企业承担所供应市场的小时调峰供气责任,日调峰供气责任由销售企业和城镇燃气企业共同承担,并在天然气购销合同中予以约定。
销
——鼓励市场化交易
发挥市场监管作用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及环保政策的推动,2019年,城镇用气人口持续增加,城市燃气、工业用气成为天然气消费增长的主力。而受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我国居民生活用气量大幅增加。
《意见》提出,确保“煤改气”等居民生活用气需求,并对学校、医院、养老福利机构、集中供热以及燃气公共汽车、出租车等民生用气需求优先落实和保障资源。同时《意见》指出,鼓励上游供气企业与各地全面签订供气合同,通过合同锁定全年及供暖季民生用气资源。我国对于天然气供应坚持“民用优先”原则,并把公交车、出租车纳入民生用气保障范围,重视全年尤其是供暖季的气源保障工作,推动各地以落实供气合同的形式统筹有序用气。
此外,《意见》提出,对于非民生用气鼓励通过市场化方式由供需双方协商落实资源。我国近年来持续推进市场形成价格机制,市场形成价格即供需双方协商定价,非居民直供用户用气价格即属于协商定价范畴。
我国鼓励天然气市场化交易,从而提升天然气资源在市场中的配置效率。《意见》提出,继续推动天然气交易中心发展。我国建成的国家级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为重庆、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两个交易中心在现货交易中发挥了一定的价格发现功能,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我国油气价格改革,更好地融入国际能源合作。
我国油气行业发展不仅要实现市场配置资源,还要发挥政府对市场的监管作用。《意见》从构建天然气信用机制、打击油品违法行为两方面指明油气市场监管方向。而《意见》亦强调,推进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能源监管机制,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有效维护市场秩序。我国市场化机制尚在探索完善中,提升监管效能、严格惩处有利于促进油气市场实现良性发展。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
赵宇亮委员:设立聚焦科技创新链的国家研发机构
下一篇:
储能技术需要在实现欧盟气候和能源政策目标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 ...
相关分类
技术前沿
联盟动态
行业动态
文章
帖子
用户
返回顶部